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参加在地营期能收获什么?

罗望子 在地自然石城中心
2024-08-30

营期活动,我们希望给与孩子的,不只是与大自然连接,还有更重要的,关于如何探索和理解自己,如何看到他人和贡献他人,以此帮助孩子们形成那种获得更深刻而长久的幸福感的能力,我想这也是应该是每一位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拥有的一种重要能力吧。


 “事实上,成年期的适应能力在童年期最好的表现不是智商也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儿童能够适当地与其他人相处。那些通常不被喜欢的、有攻击性的和破坏性的、不能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的儿童会处在“危险”中。”

 

——威拉德·哈塔普


在地营队教育的目标之一是

让孩子学会合作



1.为什么强调合作



孩子们能在合作中发展多种技能


1

倾听、理解别人的能力

因为要在团队里一起工作,这就意味着自我中心的惯性将受到极大的挑战,这时需要改变,需要学习欣赏不同的个性和想法,尊重彼此的不同。


2

学习解决问题/冲突

美国进步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阐释问题(problem)的深刻定义。他解释道,只要有接触 (interaction),就会出现问题或冲突。问题可以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由此可见,问题是人们生活、学习、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解决问题恰恰正是人们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既可化解问题,又能收获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交流技能。

(这两个图分别展示了小学生和初中生学习解决矛盾的多项选择,左侧是小学生版,右侧是中学生版。图片来自网络)


冲突解决法教育孩子们不要惧怕问题或冲突的出现。问题发生后,首先正视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以最佳方式解决问题。


3

依靠彼此去应对挑战,寻找解决方案

同一个问题或者目标,不同的视角可能发展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路径,这也正是团队合作的最大价值,我们希望孩子们能领会这种方式背后的意义,回到生活中也能去实施甚至是领导这样的做事方式。


营队中的合作

也打开一种多元学习和多元认可的可能性


念初三的侄儿豹子是个不爱表达,”不爱学习“,平日在学校里得不到老师认可的后进生。去年暑假,作为小志愿者,他到自然学校里来工作了几天。那几天恰逢木工营,有很多需要用工具、动手、出力气的活需要帮忙。


▲石城木工营志愿者-豹子


第一天,豹子和另两个男生被安排整理放在露天的柴,大柴锯小柴,然后把柴码放整齐,豹子认真细致的干了一下午;第二天,大家计划要在荒野游乐场建一个跷跷板,需要用火碳化做翘翘板的木桩,防虫防腐,豹子一个人守了几个小时;后来又协助安装,豹子就在旁边一面看操作流程一面观察导师山猫的需要,帮忙递工具。其间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翘翘板立柱有个缺口,大家说怕生虫,要想个办法解决。讨论中,豹子提议说往里面填上石灰,制造碱性环境就不易生虫了,这个主意后来被团队采纳了,豹子很高兴。

▲石城木工营团队大制作-跷跷板


在自然学校的三天,我终于发现豹子身上那些平日被隐藏起来的品质,做事认真专注、不骄不躁,还有谦卑(豹子很能发现别人优点,觉得别人都很厉害,而把自己放得很低。)后来问豹子喜欢营期的什么,他说:”和大家一起干活儿的感觉还不错。“听到这个我竟然有些感动,这种感受和经历对于一个在学校得不到认可,容易被忽视的孩子是多么重要呀。

▲最宝贵的经历是,共同玩耍、合作创造


没错,这就是营队的魅力,而这也是不容易被看到的——它使孩子们能有机会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们在一起,共同玩耍、共同经历、合作创造;它帮助孩子们连接想象(或是概念)与现实世界;它也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展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在营队教育中,根据自然条件和团队状态,我们设计各式各样的活动,对体能、知识、动手、沟通技巧等各有要求,这让不同特质的孩子有机会被看见、被肯定,而不像在学校,多半只有功课好的同学才会受到瞩目。每个孩子对自我的认识、评价,还有自信心的建立都需要这样的”看见“。


在合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


如果让大家回答一个问题——让你感到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闭上眼睛想10秒钟(10,9,8,......2,1)你会怎么说?曾经在一个跨国籍、跨文化的工作坊里,我向大家提出这个问题,结果90%以上的答案围绕在“与家人、爱人、朋友共度的时光”、“和一个社区的伙伴一起建设理想社区的时候”,答案似乎出乎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大家发现规律没有,我们总是在与他人的链接中获得幸福,因为生命的意义本身就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啊。大概没有人会因孤独而幸福,没有人会排斥别人的认可,没有人不愿意去拥抱归属感。


我们并不是一个人生活在地球上,想要生存, 必须寻得他人的帮助,与别人发生联系[1]。我们需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并关爱他人。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的意义(真的要谈人生意义吗?嗯,是的!)在于做一些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需要教会孩子一方面去自立,一方面也为他人着想,这不仅是为了更好的社会,也是为了更有幸福感的每个个体,抛开财富、地位、婚姻等等,孩子获得的幸福感的能力难道不应该是每一位家长所追求的终极所在吗?

▲小组讨论翻越大青山的路线


而且,发展自和利他也并非矛盾。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并为之努力, 他的人生会自然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他会为了这一目标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形成相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实践中逐渐学会适应此目标的种种技能。确定了这一人生目标后,个体便自然而然进行自我管理。自己的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也会迎刃而解。[1]作为家长/教育者,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视野和格局,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有感受他人所感,看到他人所需的能力,不止于自己的小世界,孩子愿意、主动与他人产生链接,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基础。


2. 合作需要参与、参与促进合作



合作是需要学习的,而合作的前提是融入和参与,我们在营队教育中如何保证孩子的参与呢?


首先,需要为整个团队创造安全的物理和心理环境,这也正是我们如此看重每个营期的行前说明和开营仪式的原因,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孩子们从心理上、装备上、彼此间的熟悉上、对一个陌生地方的逐渐认识上去开始打开自己的身体和心扉、做好融入团队和融入自然的准备。

▲石城山野营 孩子们割草整理露营地


其次,营期当中,自然是个大背景,除此之外,我们也常在学习场景上做文章,将情景假设和角色扮演融入课程设计,并且分配目标清晰且有挑战性的任务给每个小组去完成,因为这很有助于引导孩子全身心的投入。比如变成猎人穿越洪荒要去打猎又要保护好自己,以全体组员到达终点为目标;比如,化身野人部落在自然学校的荒野里生火露营,没水没电没食物,怎么办?在决策过程里,可以提议、可以质疑,但任何决定都不是由某个人说了算,大家需要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中没有命令,更多的是思考、倾听和表达,难免争吵、更需要妥协,在观察他人的时候,我们也更能了解自己。

 

▲高黎贡杜鹃花之旅营期,孩子们化身为猎人,穿越洪荒,当黑熊(角色扮演)来了,他们怎么办?

▲整个小组的孩子集体屏住呼吸趴在草地上,躲在枯枝后。


最后,团队是足够小的。在强调合作的时候,保证每个人都能平等的发声,每个人都能有所贡献是很关键的。所以,营期中,无论是生活上的彼此照顾还是活动中彼此配合,我们都会把整个营的孩子分成更小的小组(一般为6-7人)去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又配有小组领队,领队的主要职责除了协助孩子们保障安全外,就是引导孩子们在完成任务时的讨论和合作了,这种场合里,小组领队以协作者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身边,没有命令和安排,有的是对问题的澄清、启发性的提问,和推动合作的态度。

 

3. 如何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所塑造的思维习惯


家长、学校普遍在有意和无意的设计竞争工具,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产生”内驱力“,去做那些我们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你真棒!你画画很有天赋啊!你比其他人厉害!......”我们通过奖励、排名、比较来给孩子刺激,希望他做的更好。


有人说,这不是鼓励吗?怎么能是竞争呢


对于被奖励者,获得奖励的一瞬是快乐的,但在更长的时间里,ta是紧张、焦虑的,因为会面对未来更多人的竞争,ta必须捍卫那些已有的光环,不容超越。竞争塑造了我们的一种思维习惯,那就是我们并不希望别人比我好。这样的竞争放在整个社会的尺度上看,再怎么也是一场少数人获利的零和游戏,有没有更积极正向的竞争关系呢?

面向自我的竞争


我们的营队教育并不反对竞争,而这种不是必须打败他人才能获得优势的自私的竞争,它是面向自我的竞争。我们会更看重孩子是不是花了自己100%的努力去完成一件事,引导孩子去看这次比上次提高的地方在哪里,还有什么能力需要提高,又在团队伙伴身上看到了什么自己不具备的优势,去向他们学习。


合作是更高层次的竞争


表面上看竞争和合作是冲突的,然而,在营队活动中,合理的设计可以促成团队协作,孩子们可能为了一个颇有挑战的目标而从竞争者变成合作者——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独自完成任务——他们会从希望别人不好,变成希望别人更强。因为伙伴的能力越强,整个团队所能争取到的资源才会越多,从而越发容易实现共同的目标。

 

最近两年,关于人类的未来,我们一个新的担忧开始凸显,那就是当技术的进步使机器越来越多的可以代替人类的劳动,并且在很多事情上做得比人类更好,人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教育又该培养怎样的人呢?我认为,在教育里,尤其从家长的角度,说人类啊、社会啊、环境啊,都太大,毕竟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一个灵动的孩子,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少一些压抑和焦虑,多一些自由和创造力,将生命的力量和色彩展现出来,每个孩子都有追寻幸福的动力,获得幸福的能力,这就足矣。至于人工智能,毕竟是先有了智能,才有的人工智能。我很喜欢作家Kevin Kelly说的一句话:“人工智能时代最大的价值是,帮助我们重新定义人性。”


参考文献:

[1]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 5



在地自然教育理念及介绍



一起“跳”进自然里,去看身边的、去追寻广袤天地里那些迷人的“精灵”
寒假活动火热报名中~~~请点击阅读

2022年在地自然 寒假活动总览

相约寒假1 | 木头疙瘩历险记 石城木工营

相约寒假2 | 陶“源”记录 石城手作营

相约寒假3 | 成长初体验 石城mini营

关于我们

      “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我们的使命是提供本地化、生活化的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为青少年、儿童、亲子家庭搭建共同成长及相互陪伴的平台,启发参与者对自然的情感与尊重,培养我们应对环境问题、教育问题以及个人成长方面的洞察力和行动力


      在地有三层含义:脚踏实地,立足于本地,以及重建孩子和大地的联系。 


      我们相信自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自然中的观察、探索、宁静和喜悦对他们的成长不可或缺。只要提供适当引导,每个人都能在自然中得到潜能的释放,与自然重新产生连接、对话,发展健全的个性。 


●自然教育是在自然场域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帮助参加者提升对自然的认知,建立和加强与自然的联结●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在自然中的观察、探索、学习与游戏能为孩子健康健全的成长构建坚实的基础 在地做什么●城市社区内的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青少年、儿童及亲子的户外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自然教育基地:石城自然学校,咕噜森林幼儿园,春湖自然中心●自然教育人才培养及行业带动 建立并运营三所自然教育基地:●在地.石城自然学校:云南第一所自然学校,是国内首批自然学校之一,国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常年开设自然教育实践活动。点击了解更多关于石城自然学校●在地.咕噜森林幼儿园:昆明地区第一所以森林为主题的假日幼儿园。点击了解更多关于咕噜森林幼儿园●在地.春湖自然中心:致力于打造昆明首个社区自然中心,实践依托于社区的自然教育探索。点击了解更多关于春湖自然中心

CONTACT US
在地自然
机构邮箱:ontheground2012@sina.cn商务合作:18088469535
在地·石城自然学校(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200号石城公园内,电话:18088469535)
在地公益(昆明市东风西路182号核工业商务楼3楼,电话:15398619859)
在地·咕噜森林幼儿园(昆明安宁市太平镇光崀文创村内,电话:13700614963)
在地·春湖自然中心(”保利春湖国际生态城“春湖悠活谷内,电话:15198742205)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在地自然石城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